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楷模风采 >> 正文

北京市教育创新优秀标兵刘云事迹材料

2010年05月12日 07:33 来源:gonghui阅读次数:

    刘云,研究员,管理与经济学院应用经济系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国家科技部科技评价专家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同行评议专家,国防科工委科技司科技专项评审专家,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TAPC中心高技术评估专家,同济大学投资研究所兼职教授,北京市信息化专家顾问,《预测》杂志编委、副主编。

    近年来,刘云同志主持国家科技部973前期专项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防科工委技术基础专项2项,国家科技奖励办公室重点项目1项。在科技战略、科技评价、技术预测、技术创新管理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理论研究成果,同时,参与国家各有关科技管理部门的宏观战略研究工作,在将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应用于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的制定、中国科学技术评价体系的建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制定、国防科技工业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的制定等高层战略决策工作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下面列举几项突出的科研业绩:

    刘云同志主持的国家科技部973前期专项“中国科技评价体系的调研与构建”和“科技评价前沿理论方法及应用体系研究”,为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工作大会确定的十项重点工作之一“改进科学技术评价工作,积极引导和支持我国原始性创新活动”提供理论和决策依据。刘云同志作为国家科技部科技评价专家组成员,直接参与了《关于改进科学技术评价工作的决定》、《科学技术评价办法》的调研、协调和起草工作。2003年6月,科技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联合发布了《关于改进科学技术评价工作的决定》,2004年5月,科技部发布了《科学技术评价办法》,在科技界引起了强烈反响。这两份重要文件的发布标志着我国与国际接轨的科技评价体系的初步建立,对于规范我国科学技术评价工作,建立健全科学技术评价机制,正确引导科技工作健康发展,增强我国科技持续创新能力将发挥重要作用。2004的下半年,刘云同志作为主报告人参加了科技部主办的八期面向全国各系统科技管理领导干部的“科技评价培训班”活动,以宣讲科学技术评价的理论方法,推动各部门和单位切实改进科技评价工作,促进我国科技工作的健康发展。

    刘云同志作为专家成员参加了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的十四专题“基础科学发展规划”的研究工作,具体负责“基础科学人才发展战略研究”,该研究系统分析了我国基础科学人才队伍以及基础科学人才培养的基本状况、资助格局和政策环境,比较分析了主要发达国家科学研究人才战略与资助格局,提出我国基础科学人才队伍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对今后5--15年我国基础科学人才进行了需求预测,研究提出基础科学人才战略的目标,任务、战略重点、政策与措施。

    刘云同志作为专家组成员参加了科技部主持的《科技进步法》修订工作,负责起草了《关于落实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对科技进步法实施情况意见和建议》的报告,对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路甬祥做的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实施情况的报告中指出“许多重大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总是的研究难以获得稳定、持续和充足的支持”等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5项整改落实措施:(1)加大政府对基础研究的投入,确保中央财政对基础研究的稳定增长机制。(2)进一步优化配置基础研究经费。(3)加大政府对国家对重大基础研究计划的投入力度。(4)强化政府科技主管部门对重大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的宏观调控职能。(5)整合国家基础研究优势力量,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基地实行政府预算拨款制。刘云同志还负责了《科技进步法》修订工作中的基础研究的立法需求报告、科技进步法执行调研报告、科技进步法修订建议报告的起草工作。

    刘云同志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委托的重点软科学项目“科学基金资助体系与管理模式发展思路研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发展战略研究”、“科学基金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项战略管理研究”等,系统调研主要国家科学基金组织的战略定位、资助目标、资助体系、资助结构及管理模式;分析科学基金现行的“项目”与“人才”两大资助板块以及五大项目资助类型(面上、重点、重大、国际交流合作、专项)的资助体系、资助结构的功能以及管理模式的特点,并进行国际比较;针对科学基金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定位,以及我国基础研究中长期发展规划的战略需求,借鉴国际经验,分析科学基金在推动原始创新、培养优秀人才、提供支撑条件、营造良好环境、促进社会进步中的独特功能及新的发展机会和增长点;基于新的形势和需求,分析基金项目研究与人才培养的关系,科学基金对青年及后备人才的支持措施,促进研究与教育相结合的有效模式和措施,促进学科交叉机制和管理模式,联合资助的定位和管理模式,基金项目研究与科技平台和条件建设的关系与对策,科学基金资助工作的协调机制,综合类专项的组织和管理模式,科学基金国际合作交流的资助与管理模式,科学基金的科学普及和促进创新文化建设的功能与措施等;从创新研究项目、人才培养与支持体系、创新基地与条件支撑、国际合作交流、科学普及与创新文化等方面,研究提出科学基金资助体系与管理模式战略性调整与发展的总体思路和措施。上述工作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一五发展规划提供了基本框架和发展思路。

    刘云同志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跨国公司技术创新全球化及其对我国的影响”(批准号:79970059)在跨国公司技术创新领域取得一系列创新研究成果。该研究分析了9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四大研究密集性的高技术产业(航天航空、计算机及办公自动化、电子与通讯设备、生物医药)的发展状况以及各主要国家高技术产业的市场占有和发展特征,研究提出了高技术产业带动全球和各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针对中国加入WTO,中国市场经济的国际化进程加快,跨国公司对华投资新一轮扩张的经济形势,以及跨国公司加强在华知识产权战略和活动带来的挑战,首次开展专利数据库的数据挖掘对中国最大500家外商投资企业及其母公司专利申请垄断倾向新概念,并取得了一系列新的研究成果;对经济全球队化背景下跨国公司海外技术创新与技术转移模式进行了理论探讨,研究提出了发展中国家应对的战略选择途径与措施;对跨国公司的动态联盟、评价系统、虚拟营销等开展了理论和实证研究,构建了跨国公司动态联盟的专家支持系统和虚拟营销系统;针对海外跨国公司在华加强R&D投资和设立研发机构对我国的影响,对若干代表性大型跨国公司在华技术创新与管理开展了案例研究,以及“入世”对我国基础研究的影响与对策研究;为构筑跨国公司投资和技术创新的数据共享与动态监测分析平台,创建了基于SQL Sever系统的结构化“世界500强大型跨国公司在华投资与技术创新综合监测信息系统”。

    刘云同志在科研工作中勇于开拓,不断创新,注重将理论研究成果与国家科技管理部门的战略需求相结合,为国家高层科技管理部门的战略规划与政策制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扩大了我校在管理科学界和国家有关科技管理部门的影响,同时,推动了我校管理与经济学院的学科发展。2004年,刘云同志作为主要成员参加了我校申报国家教育部985二期工程“哲学与社会科学创新基地”立项方案的制定工作,刘云同志的科学工作及其成果为我校申报的“国防科技管理与国防动员创新基地”成功获得批准做出了贡献,该基地建设将为我校管理与经济学院发展提供高水平的创新研究平台和大好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