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树栖动物,蜜袋鼯会狠劲蹬其强有力的后腿,从一个高树枝滑翔至另一个高树枝。长长的尾巴有助于蜜袋鼯在四肢着陆前,掌握身体的方向和稳定性。蜜袋鼯是体型很小的有袋动物,从头到脚长度只有8英寸(约合20厘米),如果算上长长的尾巴,体长也才达到16英寸(约合40厘米)。成年重约4到5.7盎司(约合120至160克)。

大多数时间在树上活动。蜜袋鼯是夜行性动物,活跃的时间在晚上,日间则在睡觉。 [3]

蜜袋鼯属于群居性动物,典型的族群成员,包含了一只地位最高的雄鼯,二只排行老二的雄鼯,以及四只成熟雌鼯。只要食物充足且家族成员能和平相处,族群数目可能多达12只。

人工饲养蜜袋鼯作为宠物时,最少需饲养一对。缺乏同伴的蜜袋鼯,可能因生活无聊,而出现自残的行为。模样讨喜,蜜袋鼯很容易被人驯服,很喜欢跟人亲近,饲养过的人都对它爱不释手。 [3]

食性

两只蜜袋鼯在吃东西

食的内容,较偏重于蛋白质食物,爱吃甜食、高能量食物。野生的蜜袋鼯,喜观吃各种昆虫,尤其进入繁殖时,蛋白质食物的摄取量,更达50%以上。除了昆虫外,也爱吃水果,树蜜。

鼯鼠也称飞鼠或飞虎,是对鳞尾松鼠科下的一个族的物种的统称,称为鼯鼠族(Pteromyini)。全世界现存13属34种,中国有7属16种,其中中国特产的有3种:复齿鼯鼠、沟牙鼯鼠和低泡飞鼠。本类动物多数分布在亚洲东南部的热带与亚热带森林中,仅少数几种分布在欧亚大陆北部和北美洲的温带与寒温带森林中。

其飞膜可以帮助其在树中间快速的滑行,但由于其没有像鸟类可以产生升力的器官,因此鼯鼠只能在树、陆中间滑翔。主要分布于亚洲、欧洲和美洲的热带与温带雨林中,已发现多达43个不同种类的鼯鼠。21世纪初以来,由于大量猎杀,鼯鼠很可能灭绝。

现在因容易驯化而常被人们作为通人性的小宠物。此外,鼯鼠不属于松鼠,它们是鳞尾松鼠亚目的小动物,常被部分人们搞混。

一般成年鼠体长约 25 厘米, 尾巴 几乎与身体等长。当它不开飞膜时,外形类似 松鼠 ,背毛呈灰褐或黄褐色,腹面灰白色,四足背毛橘红色。鼯鼠头宽、眼大、 耳廓 发达,前后肢间有宽而多毛的飞膜,借此起 滑翔 作用,后肢略长于前肢。体型多为中等。小飞鼠属 体长 13厘米以上,大鼯鼠属体长50厘米以上;多数种类的毛色都比较艳丽; 牙齿 多为22颗。

鼯鼠喜欢栖息在针叶、阔叶混交的山林中。鼯鼠

习性类似 蝙蝠 ,白天多躲在悬崖峭壁的岩石 洞 穴 、石隙或 树洞 中休息,性喜 安静 ,多营独居生活。夜晚则外出寻食,在 清晨 和黄昏活动得比较频繁,它行动敏捷,善于攀爬和 滑翔 。素有“千里觅食一处便”的习性。有固定排泄粪便的地方。以 坚果 、水果、植物嫩芽、昆虫和小型鸟类为食。

以上内容由松鼠达人发布V 15563732200返回搜狐,查看更多